top of page
搜尋
作家相片百年校慶使用 新竹高中

戰後歷史的第一次:課本的模樣,我們自己決定

張玟榕、慕宇峰 (68屆校友,2015)


其實,每當提起反課綱這段過去,總還是會有人問:你們這樣到底算不算成功?而這問題大概也很難有個帥氣的回答。


回頭看,事情的發展確實也超出當時17、18歲的我們所能想像與承擔。

走出教室:陽春又莫名的傻勁


黑箱程序、大中華史觀、「檢核小組」歷史學專業不足,卻直接更動課綱內容⋯⋯「微調」的104課綱(下統稱新課綱),剛推出就爭議纏身。


當時竹中的歷史老師在挑選新課本,原先較獲青睞的舊課綱版本,卻因教育部一紙公文,要求「學校應選用新版教科用書」,瞬時被排除在選項之外。


而最初的我們,其實只是想讓竹中繼續沿用舊課綱的課本。


那是五月底的一個禮拜天,全台灣沒幾個人知道反課綱議題,幾位土地社的學弟先創了群組與粉絲專頁,隔天的禮拜一中午,歷史科就要定調選書。


短短一天不到的時間,我們先是兵分多路,一班一班跑出近700份連署,再獲得與我們立場相近的老師支持,當天雖沒定調改選舊課綱,但至少延長了戰線,暫緩選書程序。


我們決定趁勝追擊,在隔天中午舉辦「竹中街頭民主教室」,以黑箱課綱,你懂多少為題短講,邀集全校師生共同交流想法。



▲手繪的傳單,沒什麼設計感可言,但不管了,先做再說。


後來,校內演講登上報紙頭版,全台各高中職開始紛紛跟進創立粉絲專頁。議題熱度瞬間炒高,也讓我們決定將戰場推展至校外。


為了厚實我們的論述能力,工作小組與老師開會討論過後,我們決定以「課本外的歷史課」為題,邀請台大與政大的歷史系教授來竹中演講,從專業角度解析新課綱的弊病,也嘗試從「台灣主體性」出發,構築我們對歷史教育的想像。


當時活動辦在平日晚上,令我們大感意外的是,由陳翠蓮老師打頭陣的系列講座,除了竹中學生外,建功、香山、竹南、竹北、竹東、關西、竹女與成德⋯⋯竹苗區大部分的學校都有學生參與。


會後,我們找了間空教室,大夥坐下來交流彼此對議題的想法。「竹苗區反課綱小組」,就此誕生。


走出校門:淋濕的傳單與熱血第八節


走出竹中校門,將行動推向校外時,挑戰才真正開始。


六月的期間,竹苗區的夥伴發起「第八節突襲」,趁著放學期間,到各校的校門口發放傳單、短講宣揚理念。




▲濕掉的傳單、鞋子與瀏海,夥伴多了,腳步就堅定了。


隨著聲量提升,教育部終於聽到學生的反彈,北中南召開說明會。第一場辦在中一中,由時任教育部長吳思華親自出馬,會中卻完全無意採納學生意見,甚至在遭遇抗議聲浪後,將包含竹中在內的剩餘三場說明會,全數臨時喊卡。


難以接受的我們,決定在理應舉辦說明會的那天,在竹中開了一場記者會,譴責教育部的畏縮。


從倡議、引發關注,到實際與政府交手、扭轉政策,戰場的難度已超出我們想像的速度直線上升。


走出竹苗區:路線、整合與話語權


為了集結更多力量,我們和竹苗區的夥伴,開始花更多心力與台中、桃園、台北的組織交流。


中一中蘋果樹公社的說明會、桃園高校聯盟的遊行、北區高校聯盟的例行會議⋯⋯勤跑各地,結識了全國各地的反課綱夥伴,暑假前大夥聚在一塊,決定要在七月五號,舉辦第一場由高中生自行號召的遊行。


在七月五號的遊行順利結束後,我們和竹苗區夥伴也將行動重心移往北部,但隨日子推移,時間、距離、花費這些再現實不過的限制,讓我們越來越難跟上台北的每次活動與會議。


難以全程參與,加上行動的危險性逐漸增加,不論是衝撞國教署或是夜衝教育部,都有許多與警察的劇烈肢體衝突。


然而,這些行動除了新聞曝光的效益外,尚難看見撼動政策的可能。


因此,當台北夥伴在努力衝刺聲量時,我們選擇轉與桃園高校聯盟合作,改將心力投注於「立委計畫」:打電話給全台灣的立委候選人,要求其對於課綱議題表態。


戰場不同,各自努力,但都是為了讓學生的抗爭,能形成更堅實的壓力。


回到教室:最初的戰場


7月30日,夥伴林冠華的逝世,把整場運動的情緒炒上頂點,上千人翻過拒馬,佔領教育部抗議。


最終,立法院進行朝野協商,建議教育部啟動課審會檢討課綱;104學年度的教科書,新舊並行由各校自由選擇。


達成階段性目標,加上當時颱風襲台,全體夥伴達成退場決議,返回各自學校、家鄉,監督選書、深化歷史教育。


雖然沒在教育部現場,但我們同樣信守承諾,在8月的新竹辦了3場講座,不讓議題隨退場消逝。唯一的不同,就是這次我們不只在台下聽,也能是個講者了。










120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談家父李宴芳(1910-1985,任教竹中美術1948-1970)之另一面

李彥慧(竹初中第10屆,高中第9屆) 先父在竹中任教22年,不少竹中畢業校友為文提及他甚至有人在維基百科給他立傳,但有些事或許有必要在此補充: *、他多才多藝,在北二師演習科第二回畢業,前10名畢業,數學成績比美術好(後來在中原理工教微積分之李偉器教授乃其舊識),日治時代給...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