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栢年(第43屆校友,蘭陽女中教師)
照片:汪栢年提供
在高三下學期開學沒多久,我們高三孝班就跟上了台灣歷史上首度翻天覆地的九〇年代風波橫掃下上場的三月學運。事實上,距離七月的大學聯考已經快要破百了—所以會看見畫面上有同學拿著英文寶典,還不忘抬頭看一下鏡頭,展現竹中人臨危不亂的氣度。舉牌的同學當然是最有勇氣與理念的,扶著牌子的,也可以看成是支持學運的。至今,我仍能告訴各位,畫面中有11位同學都是竹中43屆高三孝班的學生,只有最左邊那位是高我們一屆的竹中學長。這些人在當時大多是十九歲或二十歲,別懷疑,因為竹中當時留級率高達24%,有人留了兩次—就不能說是誰了。我躲在後面,露出一張不完整的臉。不像前排同學那樣坦然地面對學運,也不像有人深長脖子,在中正廟前留下正氣凜然的臉。也沒有像有人有木村拓哉般,深鎖眉頭,貌似英雄氣概的臉。也沒有坦然的神情、無畏的勇氣、堅毅的自信、直率的性情。我好像掉進歷史的縫隙中,正在偷窺整個事件的經過。
前面是我們製作完成的大型「新竹中學」白底黑字遊行布條,旁邊是各大專院校擁擠的哥哥姐姐,後面是象徵權威的「中正紀念堂」。我們,其實比那些大學生更加迷惘,畢竟,他們已經在讀大學了,可以盡全力推動時代的巨輪。我們則在一百多日以後,有半數會去升大學補習班的櫃臺前報到。但在當時,我們將遊行識別證寫上「新竹中學○○○」,別在穿著深藍色外套的胸前,彷彿一群受到號召而來的生力軍,讓個個經過的大學生都對我們露出驚嘆的眼神。這節課,竹中的老師說不點名,我們自己在中正廟前對自己上了一堂改變歷史的課,在泛黃的照片上留下一群青春洋溢、不懼未來的臉。
附記:當時,課堂上有位老師點名,問班長:「這些同學怎麼不在?」班長說:「去臺北參加抗議了!」這位老師用力拍了桌子說:「這個國家有救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