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作家相片許振乾

回憶往事

新竹中學校第一屆畢業生許振乾




大正十一年(1922)四月二十五日,天空蔚藍澄清,掛在校門的「新竹州立新竹中學校」的招牌。猶在散發檜木的濃郁芳香。有一百多名第一屆入學的學生,在父兄陪同下。滿懷希望,三五成群,魚貫走進校門,每一位都穿著制服,看起來滿斯文的,個個文質彬彬。


不久之後,就在借用的臨時校舍新竹第一公學校 (撰文當時則為家政女學校,現今即新竹國小,原址在舊孔廟,今日林森路與武昌街一帶)的禮堂。在莊嚴的氣氛裡舉行開校兼入學儀式。列席的都是地方仕紳,每個人都沉浸在嚴肅的氣氛之中。在八十萬新竹州民的殷殷期盼

之下,作為州內唯一的中學校於焉呱呱墜地。州下官民期待期其能對地方文化之提升作出貢獻,自不待言。從而第一任校長擔負的自為責任重大,則不言可喻。


第一任校長大木先生是一位品位高尚的人,在講台上語重心長諄諄致詞。記憶之中,他說將以智德體三育並進作為教育目標。並鑒於本校是日、台學生共學的學校。所負使命重大,故強調以愛作為共同生活的中心。各方面祝詞進行如儀。均係祝福我們前途。


如此光輝的開學儀式終於在希望與感激聲中圓滿落幕。接著介紹我們的班導師是美間(正道)和前藤(信雄)兩位老師,而他們也是唯二的專任教師。


自此之後我們如同在茫茫大海之中,揚帆代發的船員,滿懷希望,在市民的注視下,抬頭挺胸,出入校門。所有學生的眉宇之間流露出堅強的意志,決心要建立竹中優良的校風。


大木校長很崇敬乃木希典將軍,以乃木將軍為典範。施行日本古代武士式的教育。大木校長還把乃木將軍的肖像贈獻給新竹州立圖書館。這是汽車通學生們常利用的地方。政府肖像,到目前仍高掛在圖書館裡。具見那個時候到處都洋溢著乃木精神。而直 (質)樸剛健的風氣則瀰漫於校舍的每一個角落。



當時的制服是夏天白色、冬天黑色,綁腿,是海軍式,服裝的檢查非常嚴格。為了灌輸武士精神,劍道列為必修的課程,教師則延聘武德會的陶山先生。現在,公會堂內 (旁)的武德殿,就是我們當年道場。大木校長只要有時間就會親自率先來到道場,和學生們一起操練竹刀。大木校長在冬天練習期間不輸學生,從不缺席。每天前赴道場勤練。其實,大木校長的劍道不算很好,只是要融入學生群中,以身作則,盡其所能罷了。把劍道列為必修課程一事,在台灣全島並不多見。其所以如此,與其說是要提倡劍道,還不如說是要培養武士精神。易言之,是要全體學生均能力行體驗武士精神,同時也期待把體能向上提升,才是重點所在。棒球是當時流行的運動,但是大木校長將其置於一旁而不予一顧,這是因為棒球偏重於選手的養成,就全體學生來說,棒球只是一部分學生的運動,大有可能淪為以比賽為中心,照顧少數人的危險。校長之細心照顧學生。無微不至,由此可見一斑。


大正十一年四月當時,竹中之外,台灣各州也都設有一所中學,招收的學生或以日本人子弟為主,或以台灣人子弟為主。竹中則為雙方近乎各半。從而在竹中日、台學生如何融洽相處,遂成為大家關心的焦點。對這個問題的處理,大木校長自建校伊始,即強調相親相愛的團體生活。大木校長本著至誠之心,針對問題,在學校之內,至學生的家庭。只要有機會。就一再重申這種精神。大木校長本身國文和漢學的造詣很深,藉此和地方耆老、文人雅士交遊,所以校長的至誠之心,眾人深受感動並予理解,同時也反映到校園之內。我們在友人相互之間不分日台,都能彼此和睦相處。竹中學生之間的融和(合)相處,足為其他學校的典範,同時也是本校傲人的優良學風。


當時,新竹第一公學校的小學生,已多達一千名之譜。借用校舍的竹中學生則人數甚少。加以公學校高等科的小學生,除少數例外,其體格並不輸給中學生。所以,頑皮的學生之間時常發生互投石頭或打架的情事。當時一公的校長是安山先生,他也兼任竹中的歷史老師。為了增進竹中學生和一公學生之間的良好關係,時常舉行交誼活動。有一次在校園內召集全校學生雙方面對面列隊,竹中拿著足球,一公拿著網球拍相互贈送。


在第二學年,約半之時,建造中的四間教室竣工,就遷到新教室上課,那是現今(撰文當時)高等女學校校舍的一部分。一切傢具的搬運都是假手於全校學生。


當時,學校大門是一座木造便橋。就設在現今新竹市公所主秘官舍側邊的水圳上。 搬遷當時還不是一座堅固的、永久性的橋,只是臨時便橋而已。一公贈送一棵大榕樹和一顆中型岩石,作為紀念。這些原來是豎立在一公校園之內的,也都是由學生們搬遷。


把木、岩石搬到水圳旁邊還算容易,但是要越過便橋,就有崩塌的危險,確有困難。幸好水圳不很深。有幾位同學脫下衣服,只穿汗衫,涉水搬運,運送到對岸。記念樹種植在狹小校園的一角,而岩石則擺飾在其下。這棵樹迄今仍枝葉繁茂。生機勃勃。校園原是一片稻田,甫經填土不久,故一下雨就泥濘難行,於是我們就用雙手搬運煤渣,好 不容易才少造了一條小路。


大正十二年四月十九號,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的日子。仰蒙皇太子殿下(即昭和攝政殿下)蒞臨新竹,讓全市民感到無比的光榮和歡心。這一天,假新竹小學校舍,竹中學生由美間老師以「竹」做為教材,上一堂博物課。供殿下參觀。另在該校禮堂舉辦的新竹州國語研習會裡。三生有幸,我代表竹中以「新竹的發展」為題,在殿下面前演講。 至今,我還沉浸在自感光榮的感激之中,終身難忘。


為了永遠紀念殿下蒞臨的光榮,大木校長作了校歌,歌詞以闡明竹中精神為內容, 其首句是「追求清如明鏡之智慧……」的字句。竹中年年擴建新校舍,也完成學生宿舍, 其中一部分作為劍道的道場。


校園的樹木,全由學生們逐步種植整理、照顧、迨至幾近完成,而校舍也大致臻至完備,只欠禮堂時,就在這個時候,因為新竹要設立女子中學,所以我們懷念的校舍不得不禮讓給女子中學,於是們就在遷到十八尖山麓。


我們已往用心在校園內栽種的樹木,沿著校舍種植的木麻黃和茄苳樹都已經長大。樹苗栽種時的挖土、灑水的種種情景,還會經常走馬燈似的浮現在眼前,我們就帶著這樣懷舊的心情,邁進新的校舍。


新的校舍,幅地廣大,景色優美,我們終於把離開舊校舍的孤寂無奈轉換為淺嚐新搬進新建築的歡欣喜悅。我們整修校園,也在新公園和校舍之間。闢建筆直的通學道路。沿途兩邊種植了木麻黃。


次年春天,我們舉行畢業典禮,我們是第一屆畢業生,在「歲月匆匆,今日再次領取畢業證書……」的歌聲中,帶著莫名的寂寞感和無限的榮譽感,依依不捨,告別母校和後輩學弟。

圖片來源:劉奕祥提供


通學道路兩旁並列的行道樹,如今已高拔挺立直達天際,樹葉成蔭,尤於盛夏嘉惠後輩學弟。母校就如同道路兩旁並列的木麻黃,隨其增長而越益茁壯。今以邁進第二十週年。


如今母校有雄偉的校舍,校內有七百多名在校學生,校外有兩千位畢業校友。自大木校長已降又歷經四任校長,連同眾多執教的老師們戰戰兢兢,努力奮鬥,以至今日。現在又有猶如當年的大木校長之現任松井校長來領導,相信母校定將如同聳立在大地上的竹節,伸展像天際的主幹一樣,賡續發展永無止境。


我們以擁有這樣的母校、這樣的校園,深感榮幸與自豪。回想過去的二十年,如同一場美夢。我們遭遇有史以來最大的戰爭,許多有為的校友犧牲奉獻,成為亞洲新建設的支柱。我們對於這些英靈深致感謝,不敢或忘。我們大家更要心連心手牽手,竭盡棉薄提升優良的校風。勿怠勿荒,致力於台灣之新建設。


原文刊於 平岡壽 編 1943(昭和 18 年)《新竹中學校創立二十週年紀念誌》,新竹:新竹州立新竹中學校,pp.84-89。 新竹中學第六屆張朝欽中譯,第三屆陳銃雄修改。張福春老師提供)

原文可參見 https://reurl.cc/pgYb9a

288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談家父李宴芳(1910-1985,任教竹中美術1948-1970)之另一面

李彥慧(竹初中第10屆,高中第9屆) 先父在竹中任教22年,不少竹中畢業校友為文提及他甚至有人在維基百科給他立傳,但有些事或許有必要在此補充: *、他多才多藝,在北二師演習科第二回畢業,前10名畢業,數學成績比美術好(後來在中原理工教微積分之李偉器教授乃其舊識),日治時代給...

Comments


bottom of page